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这些一流大学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众多创新公司的成果一开始都是来源于这些大学,甚至直接应用大学的专利产生。专利也为大学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为这些高校每年带来的直接现金收入约为7000万至1亿美元左右,还有股权等其他收益,例如斯坦福大学2015至2016年度获得许可收入为9422万美元[1]。
2016年美国195所大学通过专利许可获得的直接收入约为30亿美元[2],然而相对这些高校获得的专利许可费,他们每年申请和获得授权的专利数相对中国高校相比真是“少得可怜”,连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这些美国专利申请的大户,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甚至不如中国一所普通的职业技术学院,像哈佛、耶鲁这些综合性大学的每年专利申请量甚至比不过国内的一些中学(武汉六中申请专利累计超过5000件)[3]。通过专利分析也发现,清华的专利申请量和有效专利量远超MIT、加州理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专利总和。
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专利申请趋势
如上图所示,清华大学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和其他世界一流大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是斯坦福大学的11倍,是加州理工的15倍,而且清华大学的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大。
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专利申请的总量比例
从上图的申请总量的比例也可以看出,世界排名前几位的研究性大学的专利申请量加在一起与清华大学相对比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清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数相对国内其他高校并没有多大优势,国内高校的有效发明的数量超过10000件就达到5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字,世界前100位的专利申请人中,中国的高校竟然占到14席,把无数的靠专利为生的500强公司都甩在了后面。
2017中国大学有效专利500强[4]
然而,相对于中国大学申请的专利数,中国高校的创新实力和科技贡献度却鲜有人提到,根据工信部长在两会发布的信息,清华大学的科技贡献度在全球排名600名左右[5],这种数据的巨大反差值得我们反思。追求专利数量的意义何在?难道专利真的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像哲学上说得那样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就算是真的,现在的数量也早已超过十倍了。
专利的数量有意义要有两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这些专利的技术内容有价值,保护范围足够宽,否则一万件专利的价值也抵不上一件专利,例如国内高校的18万件专利加在一起也没有一些大公司的一件专利获得经济效益大(辉瑞等公司一件药物专利每年就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的高校是时候放慢专利申请的脚步了!若专利在技术内容的价值和保护范围上不足,专利的数字就是无聊的游戏,甚至是一文不值的包袱。
[1] http://facts.stanford.edu/research/innovation
[2] http://www.autm.net/advocacy-topics/newsroom/autm-fy2016-licensing-survey/
[3] https://ss.sohu.com/infonews/article/6343622538588848128
[4] http://www.sohu.com/a/161233181_463962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06/20/2375649_540034321.shtml